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章:缓和 (第4/10页)
,美其名曰给他们锻炼的机会,让他们出海坐黑船,幸运的只是渡海无证贱卖白糖,不幸的一旦被抓,船上过量的违禁品足以被判二十多次的死刑。 这些羔羊的最佳人选便从学校里找。 他们怎么就这么肯定学校里的学生会做这档事? 主要归咎于当时学校的风气普遍不行,二是大部分学生家境并不好,改革开放以后,上海、珠海等地区凭借外交和当地城市开发,城市经济不断发展,好的教育和服务资源都流到了发达地区。房产的动荡,前三年贬值后三年又极速增长,唯一不变的则是劳动人民的最低工资,那时候大街上不断涌现许多穿着西装的流浪汉。 大部分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家长就会认为读书没用,读得几年书出来还不如提早辍学打工或嫁人。 于是初中时期十四五岁的女生突然不来学校了也是正常的事,过几个月再碰见,周言便会瞧见她们手里抱着用花袄围拢里的孩子,他错愕的问她们,这孩子是谁的? 女人们则只能无奈的向他露出八颗黄油油的牙齿,又少不了一份得意的说道,是她的。 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被五百块钱买去,成了别人家一辈子的保姆奴隶。 周言感慨伤悲,又无能为力。 卖女儿的现象到如今都还存在,更别说那时候封建糟粕充斥的老社会了。 难道男孩就活得如意吗? 其实并不。 穷病贯通蔓延了中国底层人民几十年、百年、甚至千年。好高骛远的热血青年为了施展自己的理想报负、实现阶级的跨越,他们选择在暗流涌动的城市中走捷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